# Web3資產數據平台RootData創始人Hunter訪談實錄Hunter是鏈捕手和RootData的聯合創始人。鏈捕手是2018年初創立的Web3媒體,專注新聞、投融資、項目動態,在越南、日本、韓國都有團隊。RootData是2022年啓動的Web3資產數據平台,做項目、機構、人物信息的一站式查詢,服務了超200萬用戶。### 從鏈捕手到RootData,聚焦資產數據的創業靈感做鏈捕手時,作爲媒體人經常要查項目信息,但發現Web3壓根沒有一站式平台。查半天連團隊在哪個國家都搞不清楚,特別崩潰。2021年Web3投融資熱,信息更亂。我們想,Web2有Crunchbase、企查查這種整合企業數據的平台,Web3爲啥不能有?2022年初啓動RootData,想做Web3版的"企查查",以投融資數據爲切入點,滿足自己需求,也服務投資者、創業者,甚至其他媒體人。初心很簡單:解決信息不對稱,讓Web3的數據透明、好查,像百度百科一樣,誰都能用!### RootData如何破解Web3的信息不對稱RootData的核心目標是降低信息獲取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我們做的是某些平台查不到的"水下數據",比如:- 項目基本面:團隊是誰?來自哪個國家?做什麼賽道?尤其是沒發幣的早期項目。- 投融資動態:哪些機構投了這個項目?這個機構還投了啥?影響力咋樣?- 社區熱度:通過X指數,看項目被誰關注了?誰取關了?社區認可度高不高?我們發力幾個點:- 差異化數據:不重復做價格數據,專注投融資、團隊、社區信息。- 一站式體驗:把鏈上數據和鏈下數據整合起來,省得跑十個平台查。- 用戶友好:基礎功能全免費,普通用戶查項目、創業者找投資、投資者看趨勢,都能輕鬆上手。### Web3資產數據的本質與誤解資產數據在Web3容易被誤解,很多人以爲就是查K線、看交易量,或者直接等於鏈上數據。其實RootData的資產數據更廣義,涵蓋項目、機構、人物、投融資、社區動態,鏈上鏈下都有。誤解主要在兩點:- 時效性:Web3變化太快,我們覆蓋了10萬+項目,靠機器抓取加人工整理,難免有延遲。- 準確性:鏈下數據不像鏈上那麼透明,團隊背景、融資信息得靠官網、X、媒體抓,項目方不公開就容易錯。資產數據的本質是"從數據到信息"的轉化。鏈上數據是原材料,公開透明,但普通人看不懂。RootData整理後變成可讀信息。鏈下數據整理後變成"這個項目被某機構投了,競品是XX"。對創業者的價值,是能找投資、查競品、定賽道。對投資者的價值,是避坑增效。我們不追求完美數據,Web3變化太快,做不到盡善盡美,但我們想讓數據盡量透明、及時,幫用戶省時間、做決策,像個靠譜的向導。### RootData如何確保鏈下數據的準確性我們有三招保證準確性:- 數據溯源:每條信息標明來源,用戶點開就能看到出處,像學術論文的引用。- 用戶反饋:有反饋機制,點項目頁面就能提交錯誤。- 定期校驗:Top200市值項目每月校驗一次,熱門賽道每週更新。鏈下數據的難點是Web3太"草臺",很多項目不公開團隊,或者官網寫假資料。校正是個長期活兒,只能多抓源、多反饋、多校驗,盡量逼近真相。### RootData與競品的差異化優勢RootData跟某些平台的定位差挺遠。優勢有三:- 專注鏈下數據:做投融資、團隊、社區熱度。- 標籤化篩選:有1000+標籤,用戶能一鍵篩選"未發幣的AI項目"或者"某平台沒上的RWA項目"。- 動態功能:推出X指數,分析項目被誰關注、誰取關。競品啓發不少,但挑戰也大,數據量多,維護成本高。RootData燒了兩年,靠鏈捕手反哺,像"養孩子"。現在ToB廣告和API合作開始賺錢,但盈利還在摸索。我們不重復造輪子,專做別人沒做的水下信息。### RootData的合集功能設計初衷和亮點合集是RootData的互動功能,初衷是讓用戶更好交互,像逛貼吧、豆瓣小組一樣好玩。用戶可以自己創建合集,收錄項目、機構、人物。亮點有三:- 用戶共創:誰都能建合集,增加互動性。- 信息補充:合集填補了標籤空缺。- 社區驅動:合集像個小社區,大家討論、收藏,增加粘性。鏈捕手的經驗幫了大忙。合集功能結合了鏈捕手的"內容精選"和RootData的"數據交互"。鏈捕手和RootData是打通的,鏈捕手提供內容,RootData提供數據,合集是兩者的"社區化"延伸。### RootData如何賦能Web3新手用戶RootData對小白特別友好,尤其是想炒幣或了解項目的新手。怎麼幫?- 項目全景:一站式給團隊、融資、賽道信息。- 避坑神器:提供解鎖量、X指數這些數據。- 標籤導航:通過標籤快速摸清熱門賽道,找到潛力項目,像個"新手地圖"。建議新人親自下場,感受市場。每天看鏈捕手的新聞,刷RootData的熱度排名。Web3實踐性強,光聽不練沒用。RootData像"新手指南",幫小白少踩坑,慢慢融入。### RootData數據揭示的Web3用戶情緒和趨勢RootData有個熱度排名,像微博熱搜,基於用戶搜索和點擊量。用戶情緒很明顯:追漲殺跌。項目火的時候,搜索量能一夜翻十倍,像X上的"羊群效應"。這反映Web3用戶的情緒化決策,追熱點、怕錯過(FOMO)。趨勢上看,2025年的熱搜賽道是RWA、AI、DeFi。創業者愛查投融資,投資者關心解鎖量和X指數。我們在討論細化用戶畫像,比如"RootData用戶投資回報是不是比非用戶高"。RootData想當個"冷靜劑"。### RootData的衍生業務探索衍生業務我們在摸索,還在早期。現在試兩個方向:- OTC交易:做場外交易撮合,像Web3的"閒魚"。需求挺大,但得合規操作。- 積分系統:優化用戶積分,激勵建合集、反饋數據。未來可能結合NFT或token經濟,增加社區粘性,像個"數據DAO"。長遠看,我們想服務交易。現在API合作賺了點錢,像某些錢包用我們的數據,AI平台拿去訓練模型。未來可能做智能查詢,或者OTC規模化,但現在"乾坤未定",得邊試邊看。### 對Web3創業者的建議三點建議:- 盈利第一:別把發幣當唯一出路!抓真實需求,賺現金流。- 警惕僞需求:別自己設限,以爲用戶只關心某個賽道。- 做對的事:別碰資金盤、CX、合約帶單這些快錢。### 人生洞察做對的事,自知良知。我受王陽明和段永平影響挺深,"致良知"特別打動我。你不知道一件事的結果,但內心覺得它對,就去做!Web3誘惑多,但我從不碰那些快錢。七年創業,從鏈捕手到RootData,我不追漲殺跌,踏實做產品。RootData的願景是讓Web3資產透明,幫用戶做理性決策,這就是對的事。早期有人推我們宣傳資金盤、交易所,我們都拒了。Web3是自願的風險,幣漲幣跌能賣,資金盤卻讓你出不去。所以,做對的事,跟着內心走,自然有回報。段永平說:"做對的事,其他的交給時間。"
RootData創始人Hunter:打造Web3版企查查,解決資產信息不對稱
Web3資產數據平台RootData創始人Hunter訪談實錄
Hunter是鏈捕手和RootData的聯合創始人。鏈捕手是2018年初創立的Web3媒體,專注新聞、投融資、項目動態,在越南、日本、韓國都有團隊。RootData是2022年啓動的Web3資產數據平台,做項目、機構、人物信息的一站式查詢,服務了超200萬用戶。
從鏈捕手到RootData,聚焦資產數據的創業靈感
做鏈捕手時,作爲媒體人經常要查項目信息,但發現Web3壓根沒有一站式平台。查半天連團隊在哪個國家都搞不清楚,特別崩潰。2021年Web3投融資熱,信息更亂。我們想,Web2有Crunchbase、企查查這種整合企業數據的平台,Web3爲啥不能有?2022年初啓動RootData,想做Web3版的"企查查",以投融資數據爲切入點,滿足自己需求,也服務投資者、創業者,甚至其他媒體人。初心很簡單:解決信息不對稱,讓Web3的數據透明、好查,像百度百科一樣,誰都能用!
RootData如何破解Web3的信息不對稱
RootData的核心目標是降低信息獲取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我們做的是某些平台查不到的"水下數據",比如:
我們發力幾個點:
Web3資產數據的本質與誤解
資產數據在Web3容易被誤解,很多人以爲就是查K線、看交易量,或者直接等於鏈上數據。其實RootData的資產數據更廣義,涵蓋項目、機構、人物、投融資、社區動態,鏈上鏈下都有。誤解主要在兩點:
資產數據的本質是"從數據到信息"的轉化。鏈上數據是原材料,公開透明,但普通人看不懂。RootData整理後變成可讀信息。鏈下數據整理後變成"這個項目被某機構投了,競品是XX"。
對創業者的價值,是能找投資、查競品、定賽道。對投資者的價值,是避坑增效。我們不追求完美數據,Web3變化太快,做不到盡善盡美,但我們想讓數據盡量透明、及時,幫用戶省時間、做決策,像個靠譜的向導。
RootData如何確保鏈下數據的準確性
我們有三招保證準確性:
鏈下數據的難點是Web3太"草臺",很多項目不公開團隊,或者官網寫假資料。校正是個長期活兒,只能多抓源、多反饋、多校驗,盡量逼近真相。
RootData與競品的差異化優勢
RootData跟某些平台的定位差挺遠。優勢有三:
競品啓發不少,但挑戰也大,數據量多,維護成本高。RootData燒了兩年,靠鏈捕手反哺,像"養孩子"。現在ToB廣告和API合作開始賺錢,但盈利還在摸索。我們不重復造輪子,專做別人沒做的水下信息。
RootData的合集功能設計初衷和亮點
合集是RootData的互動功能,初衷是讓用戶更好交互,像逛貼吧、豆瓣小組一樣好玩。用戶可以自己創建合集,收錄項目、機構、人物。亮點有三:
鏈捕手的經驗幫了大忙。合集功能結合了鏈捕手的"內容精選"和RootData的"數據交互"。鏈捕手和RootData是打通的,鏈捕手提供內容,RootData提供數據,合集是兩者的"社區化"延伸。
RootData如何賦能Web3新手用戶
RootData對小白特別友好,尤其是想炒幣或了解項目的新手。怎麼幫?
建議新人親自下場,感受市場。每天看鏈捕手的新聞,刷RootData的熱度排名。Web3實踐性強,光聽不練沒用。RootData像"新手指南",幫小白少踩坑,慢慢融入。
RootData數據揭示的Web3用戶情緒和趨勢
RootData有個熱度排名,像微博熱搜,基於用戶搜索和點擊量。用戶情緒很明顯:追漲殺跌。項目火的時候,搜索量能一夜翻十倍,像X上的"羊群效應"。這反映Web3用戶的情緒化決策,追熱點、怕錯過(FOMO)。
趨勢上看,2025年的熱搜賽道是RWA、AI、DeFi。創業者愛查投融資,投資者關心解鎖量和X指數。我們在討論細化用戶畫像,比如"RootData用戶投資回報是不是比非用戶高"。RootData想當個"冷靜劑"。
RootData的衍生業務探索
衍生業務我們在摸索,還在早期。現在試兩個方向:
長遠看,我們想服務交易。現在API合作賺了點錢,像某些錢包用我們的數據,AI平台拿去訓練模型。未來可能做智能查詢,或者OTC規模化,但現在"乾坤未定",得邊試邊看。
對Web3創業者的建議
三點建議:
人生洞察
做對的事,自知良知。我受王陽明和段永平影響挺深,"致良知"特別打動我。你不知道一件事的結果,但內心覺得它對,就去做!Web3誘惑多,但我從不碰那些快錢。
七年創業,從鏈捕手到RootData,我不追漲殺跌,踏實做產品。RootData的願景是讓Web3資產透明,幫用戶做理性決策,這就是對的事。
早期有人推我們宣傳資金盤、交易所,我們都拒了。Web3是自願的風險,幣漲幣跌能賣,資金盤卻讓你出不去。所以,做對的事,跟着內心走,自然有回報。段永平說:"做對的事,其他的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