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Web3結構化投資:高淨值資金新選擇與合規挑戰
結構化投資:Web3參與的新入口
隨着二級市場準入限制逐漸收緊,孵化型投資門檻高、週期長,一種更靈活、更"可配置"的投資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高淨值投資者的青睞:結構化產品。
實際上,結構化投資並非Web3獨有,而是源自傳統金融的成熟模式。在傳統市場中,投行常將一攬子資產打包並分層:高風險層面向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低風險層則通過優先還款、保本機制等吸引穩健型資金。
如今,這一理念被引入Web3領域。
Web3結構化投資的形式
結構化產品本質上是將"收益權"拆分,再重組成適合不同風險偏好的組合。在Web3市場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類結構化產品:
固定收益產品
這是最常見的結構化產品類型。項目方或平台將部分未來收益權(如Staking收益、DeFi利率、協議費分成等)打包,以"固定年化收益"形式出售,吸引保守型資金。
多數交易平台提供"定期+年化"結構的穩定幣理財、收益憑證類產品。資產通常鎖倉30天或90天,年化收益在5%-15%之間,主要針對USDT、ETH、BTC等主流資產。一些平台還強調"保本"特性,降低用戶風險感知。
此外,某些DeFi平台將DeFi收益權進行Token化拆分,形成"YT(收益Token)+PT(本金Token)"結構。用戶可選擇只購買PT鎖定未來收益,或選擇YT押注未來利率漲。這實質上是將"收益權"和"本金權"分層,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
可轉債/收益憑證類產品
這類產品多見於一級投資或項目合作中,採用"債權先行 + Token擇機轉換"模式:前期以固定收益穩定回報,後期根據條件觸發折價換取項目Token,兼顧保守與博弈。
操作上,投資者通常通過SAFT或Token Warrant等協議獲得未來購買項目Token的權利,同時享受固定收益條款(如季度或半年付息)。這種結構使投資者在等待項目推進期間也能鎖定基礎收益,大幅降低風險。
風險分層基金
這是Web3結構化產品中最具"金融工程特色"的類型。通常將一籃子資產打包,劃分爲不同風險等級,最常見的是Junior(劣後)與Senior(優先)兩層結構:Junior層承擔主要風險但收益更高,Senior層在產生收益時優先分潤、虧損時優先保護本金。
這種結構的核心優勢在於通過明確的風險-收益匹配機制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同時實現資金優化配置。但其弱點也很明顯:市場劇烈波動時,Junior Tranche可能被迅速清零;而如果整個資金池清償能力崩塌,Senior Tranche的優先權也難以兌現。
平台型結構產品
近期,結構化投資正從協議級的"點對點資產打包"向平台化、產品化方向發展。交易所、錢包或第三方投資平台主導完成"設計-包裝-銷售"全流程,降低用戶參與門檻。
這些產品通常面向"無復雜策略能力"但希望獲取結構化收益的用戶羣體。
參與結構化投資的法律挑戰
盡管結構化產品看似降低了參與門檻、提升了收益靈活度,但實際上對投資者的要求可能更高。參與時需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投資者資格
多數結構化產品僅面向合格投資人。例如,香港SFC規定大多數虛擬資產衍生品只能向專業投資者銷售;美國SEC也將大部分涉及未來Token權益、收益拆分、優先分潤的結構產品納入Reg D範疇,僅允許合格投資人參與。
資金流動合規性
對中國大陸投資者而言,向境外平台轉帳USDT可能已觸及外匯監管紅線。而在出金環節,通過匿名帳戶或境外灰色平台進行OTC交易,不僅存在銀行凍結風險,還可能被視爲"非法資金流轉"或"逃避稅務申報"行爲。
產品本質理解
結構化產品的復雜性在於它實質是一種協議邏輯的合約組合。投資者需充分理解產品底層機制,否則可能因"不理解"而承擔更大責任,尤其是高淨值投資者。
平台資質
投資者還需確認參與平台是否具備銷售結構化產品的資格。一些小平台或錢包可能構成非法銷售金融產品行爲,一旦出現問題,投資者可能難以追責。
如何合規參與結構化投資?
爲降低合規風險,高淨值投資者可考慮以下策略:
建立清晰身分結構,如境外SPV、香港家族辦公室或新加坡豁免基金,以創建"風險隔離帶"。
確保資金流動合規,使用與身分結構相符的銀行帳戶,通過持牌機構完成換匯與結算,並在收益提現前釐清資金合法性。
審慎選擇平台,關注其金融產品銷售資質、底層資產披露情況及爭議解決機制。
結構化投資並非適合所有高淨值投資者。它要求對風險機制的深入理解、資金路徑的精心設計以及對法律責任的前瞻意識。但對於具備相應能力和意願的投資者而言,結構化投資確實可成爲參與Web3的一個"可控入口",在機制上尋找個性化的風險/收益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