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你發現了一支尚未簽約,但未來極有機會大放異彩的樂團。
你與其主動聯絡唱片公司,不如直接投注支持他們。
本文提出「機會市場」概念:這是屬於私人性質的預測市場,讓發現潛力的人由具決策權的行動者給予報酬。
唱片公司、研究機構、創投單位等都希望搶在競爭對手之前發掘下個熱門標的。然而,最早洞見機會的人往往缺乏機構資源。過去,雙方始終缺少高效對接與交易的機制。
預測市場透過「利益綁定」機制,從分布式參與者之間萃取高質量訊號。如果有人押注 XYZ 專案成功並能賺回 100 萬美元,則必須有另一方同時押 100 萬美元認為該專案不會成功。沒有人會想針對數千個陌生的機會去進行反向下注。
這類市場最佳的對手方應是具行動力的機構:唱片公司、雇主、基金等等。然而,若他們在公開預測市場提供流動性,等同於將關鍵資訊無償公開給競爭對手,形同補貼對手。
機會市場透過僅向發起方展示價格,成功解決了核心利益洩漏問題。
舉例來說,某間唱片公司針對「我們將於 2025 年簽約藝術家 XYZ」提供 2.5 萬美元激勵資金。這筆激勵資金正是為早期偵查者帶來動力。當公司發現價格上揚,也就收到提前注意該藝術家的訊號。價格與持倉僅在「兩週機會視窗」結束後公開,等同於去中心化偵查計畫,全球任何人皆可參與。
當然,實際運作仍有挑戰,例如在長周期內,交易者無法及時得知價格與持倉回饋,以及潛在自利交易風險。不過我們認為這方面仍有創新空間,設計面向廣泛。
比如,一位樂迷發現了尚未簽約、非常有潛力成名的獨立藝術家,手上握有關鍵情報卻無唱片公司資源;擁有執行力的廠牌則全然不知。或者一名研究員發現某篇冷門論文對自駕車領域大有突破,但自己無力商業化,重金投入研發的企業卻完全錯失重大成果。
這種情形在各行各業屢見不鮮:商家早於品牌大廠洞察消費趨勢,本地供應商搶先投資人發掘潛力企業,球迷更早識別年輕運動員的天分。
在這些情境下,掌握地方脈動的人握有可變現的情報,而有資源的人卻無從得知。雙方間缺乏連結機制,持有情報者難將資訊變現,資源方則錯失良機。
本文聚焦於那些既需大量資源評估執行、又具競爭性和時效性的機會,提前掌握可帶來顯著優勢。
偵查計畫是上述問題的一種解方,讓在地情境專家參與並取得機會收益。但該模式受限於信任門檻與評估成本,機構規模取決於能否審核偵查者及其推薦內容。
預測市場可聚合全球分散群體資訊,但激勵結構有限:若有人看好某藝術家獲勝,需有他人押注失敗才能形成收益。市場做市商不會對陌生的機會投大額資金。即使機構補貼流動性以獲取資訊,目前多數預測市場資訊皆公開,競爭者可免費接收訊號,導致競爭優勢消失。這正是機會市場希望彌補的核心痛點。
以案例說明會更直接。假設唱片公司利用機會市場建置去中心化偵查機制。
他們設立一系列私人預測市場,聚焦「2025 年是否簽約藝術家 X」,不分藝術家類型。任何人皆可為未登錄的藝術家開立新市場。
市場私密性在於只有發起方可即時掌握市場價格。後文再補充此相關挑戰。
公司身兼做市商,每個市場最多注入 2.5 萬美元激勵資金,既可直接承諾,也可透過可信執行環境(TEE)的自動做市商(AMM)予以驗證。這筆激勵資金激勵早期偵查者。偵查者越有信心、買進持分越多、價格便升高。價格走揚後,發起方即加強調查,有機會促成簽約。若最終達成合約,持分兌現,公司即是以去中心化偵查計畫支付至多 2.5 萬美元激勵。
要促使機會市場運作,首要條件是僅有發起方能查閱當前價格。若交易者可即時獲知成交資訊,便可反推市場價格。
但交易者必須最終查明自身持倉結果。解方是設定機會窗口(如兩週),窗口期結束後,交易者才能獲知訂單成交情況,讓發起方有充裕時間調查潛在機會。
窗口期結束後有多種選項:全面公開價格與持倉、僅個人查詢持倉、針對大額或小額訂單採不同規則等。更複雜設計甚至能在持倉公開前允許限價平倉,或代理不公開持倉參與交易。
市場可採自動做市商(AMM)或訂單簿形式,無論哪種,流動性皆集中於特定區間。例如,發起方可能自 1% 機率起步,資訊過低不具參考性,超過 30% 市場訊號亦不再有效。
多數機會(如藝人簽約),發起方短期能簽約的人數有限。因此,只要交易者相信唱片公司可信履約,可承諾針對「我們是否將於 2025 年簽約藝術家 X」類市場無限支付,同時把總激勵資金限制於可接受範圍,避免簽約過多造成壓力。若追求更高無許可性,可採「前 N 位」模式全額抵押。舉例來說,「XYZ 是否成為 2025 年公司簽約前 10 位藝人之一」,則每個市場需以最大激勵資金 × 10 抵押,僅前 10 位市場能夠結算。
發起方既掌握市場現況、又深知自身決策流程,容易出現例如釋放簽約訊息、自己在市場大量賣出等套利行為。
機制設計難以徹底防止此類行為,多半仰賴行業信任與聲譽約束。最終,市場參與者只會選擇信譽公正的發起方。發起方可參考如下做法:- 承諾絕不主動在自家市場賣出(買入、或在簽約/調查決策後撤銷賣盤流動性則合理)- 承諾將機會市場交易收益返還參與者,或未來補充激勵。可透過 TEE 執行機會市場,並於市場結算後全面公開所有交易,提升透明度與安全性。
機會市場未來的演進值得關注。如對此領域或其他資訊金融模式有興趣,歡迎透過官方聯絡方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