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 價值投資機會仍在
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再創新高:價值投資現在入場晚不晚?
比特幣價格突破11萬美元大關,點燃了市場熱情。社交媒體上充斥着"牛市回來了"的歡呼。然而,對於那些錯過入場機會的投資者來說,這一刻更像是內心的自我拷問:我又晚了嗎?應該在回調時果斷買入嗎?未來還會有機會嗎?
這引出了我們討論的核心:在像比特幣這樣以極端波動性著稱的資產中,是否真的存在"價值投資"的視角?這種看似與其"高風險、高波動"特性相悖的策略,能否在這場動蕩的遊戲中捕捉到"不對稱"的機會?
在投資世界中,不對稱指的是潛在收益遠遠超過潛在損失的情況,或反之。乍看之下,這似乎並非比特幣的特徵。畢竟,大多數人對比特幣的印象是:要麼一夜暴富,要麼血本無歸。
然而,在這種兩極化的認知背後,隱藏着一個被忽視的可能性:在比特幣週期性的深度下跌中,價值投資的方法可能創造出極具吸引力的風險回報結構。
回顧比特幣的歷史,它曾多次從高點暴跌80%,甚至90%。在這些時刻,市場籠罩在恐慌和絕望中,投降式拋售讓價格仿佛回到了起點。但對於深刻理解比特幣長期邏輯的投資者來說,這正是經典的"不對稱"機會——冒着有限的損失風險,換取潛在的巨大回報。
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它們考驗投資者的認知水平、情緒控制力和長期持有的信念。這引出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們是否有理由相信比特幣真正具備"內在價值"?如果有,我們該如何量化和理解它,並據此制定投資策略?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踏上這段探索之旅:揭示比特幣價格波動背後的深層邏輯,闡明"血流成河"時不對稱性的閃光點,並思考價值投資的原則如何在去中心化時代煥發新生。
不過,你首先需要明白一點:在比特幣投資中,不對稱機會從未稀缺;事實上,它們比比皆是。
爲什麼比特幣有如此多的不對稱機會?
如果你今天瀏覽社交平台,你會看到對比特幣牛市的鋪天蓋地的慶祝。價格突破11萬美元,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市場永遠屬於先知和幸運兒。
但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發現這場盛宴的邀請函其實是在市場最絕望的時刻發出的;只是許多人缺乏打開它的勇氣。
歷史上的不對稱機會
比特幣的增長歷程從來不是一條直線上升的曲線,它的歷史劇本交織着極端的恐慌與非理性的狂熱。每一次深度下跌背後,都隱藏着極具吸引力的"不對稱機會"——你承擔的最大損失有限,而獲得的回報可能是指數級的。
讓我們穿越時空,用數據說話。
2011年:-94%,從33美元跌至2美元
這是比特幣首次"廣爲人知"的時刻,價格在半年內從幾美元飆升至33美元。但很快,崩盤接踵而至。比特幣價格暴跌至2美元,跌幅達94%。
想象當時的絕望:主要極客論壇一片荒涼,開發者逃離,甚至核心比特幣貢獻者也在論壇上表達對項目前景的懷疑。
但如果你當時"賭一把",投入1000美元,當多年後比特幣價格突破1萬美元時,你的持倉將價值500萬美元。
2013-2015年:-86%,某交易平台崩盤
2013年底,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吸引了全球目光。但好景不長。2014年初,全球最大的某交易平台宣布破產,85萬個比特幣從區塊鏈上消失。
一夜之間,媒體口徑一致:"比特幣完了。"主流媒體都在頭版報道了該交易平台醜聞。比特幣價格從1160美元跌至150美元,跌幅超過86%。
但隨後發生了什麼?到2017年底,同樣的比特幣價格達到了2萬美元。
2017-2018年:-83%,ICO泡沫破裂
2017年是"全民投機年",比特幣進入公衆視野。無數ICO項目湧現,白皮書充斥着"顛覆"、"重構"和"去中心化未來"等詞匯,整個市場陷入狂熱。
但潮水退去,比特幣從歷史高點近2萬美元跌至3200美元,跌幅超過83%。那一年,華爾街分析師冷嘲熱諷:"區塊鏈是個笑話";監管機構提起多起訴訟;散戶被清算離場,論壇一片寂靜。
2021-2022年:-77%,行業"黑天鵝"連環爆炸
2021年,比特幣書寫了新神話:每枚價格突破6.9萬美元,機構、基金、國家和散戶蜂擁而入。
但僅僅一年後,比特幣跌至1.55萬美元。Luna崩盤、三箭資本清算、FTX爆炸......接連不斷的"黑天鵝"事件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摧毀了整個加密市場的信心。恐懼與貪婪指數一度跌至6(極度恐懼區),鏈上活動幾乎凍結。
然而,到2023年底,比特幣悄然回升至4萬美元;2024年ETF獲批後,更是一路飆升至今天的9萬美元。
比特幣不對稱機會的來源
我們看到,比特幣在歷史上看似災難性的時刻屢次實現驚人反彈。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爲什麼這個常被嘲笑爲"擊鼓傳花"遊戲的高風險資產能在崩盤後反復崛起?更重要的是,爲什麼它能爲耐心且知識淵博的投資者提供如此強烈的不對稱投資機會?
答案在於三個核心機制:
機制一:深層週期+極端情緒導致價格偏差
比特幣是全球唯一24/7開放的自由市場。沒有熔斷機制,沒有做市商保護,也沒有央行兜底。這意味着它比任何其他資產更容易放大人類的情緒波動。
在牛市中,FOMO(錯失恐懼)主導市場,散戶瘋狂追高,敘事飛漲,估值嚴重透支;在熊市中,FUD(恐懼、不確定、懷疑)充斥網路,"割肉"呼聲此起彼伏,價格被踩入塵土。
這種情緒放大的週期導致比特幣經常進入"價格嚴重偏離真實價值"的狀態。而這正是價值投資者尋找不對稱機會的沃土。
一句話總結:在短期內,市場是投票機;在長期內,它是稱重機。比特幣的不對稱機會出現在稱重機啓動之前的時刻。
機制二:極端價格波動,但死亡概率極低
如果比特幣真是媒體常常聳人聽聞的"隨時可能歸零"的資產,那麼它確實沒有投資價值。但事實上,它挺過了每一次危機——而且變得更強大。
2011年,跌至2美元後,比特幣網路照常運行。
2014年,某交易平台崩盤後,新交易平台迅速填補空白,用戶數量持續增長。
2022年,FTX破產後,比特幣區塊鏈繼續每10分鍾生成一個新區塊,未曾中斷。
比特幣的底層基礎設施幾乎沒有宕機歷史。其系統韌性遠超大多數人的理解。
換句話說,即使價格再腰斬,再腰斬,只要比特幣的技術基礎和網路效應仍在,就不存在真正的歸零風險。我們擁有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結構:短期下行風險有限,長期上行空間開放。
這就是不對稱。
機制三:內在價值存在但被忽視,導致"超賣"狀態
許多人認爲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因此其價格可以無限制下跌。這種觀點忽略了幾個關鍵事實:
比特幣具有算法稀缺性(2100萬枚硬性上限,由減半機制強制執行);
它由全球最強大的工作量證明(PoW)網路保護,生產成本可量化;
它受益於強大的網路效應:超過5000萬個地址有非零餘額,交易量和算力屢創新高;
它已獲得主流機構甚至主權國家的認可,作爲"儲備資產"(ETF、法定貨幣地位、企業資產負債表)。
這引出了最具爭議但至關重要的問題:比特幣有內在價值嗎?如果有,我們如何定義、建模和衡量它?
比特幣會歸零嗎?
有可能——但概率極低。某個網站記錄了比特幣被媒體宣告"死亡"的430次。
然而,在這個死亡宣告計數下方,有一個小注釋:如果你每次比特幣被宣告死亡時買入100美元的比特幣,今天你的持倉將價值超過9680萬美元。
你需要明白:比特幣的底層系統十多年來穩定運行,幾乎沒有宕機。無論是某交易平台崩盤、Luna失敗,還是FTX醜聞,其區塊鏈始終每10分鍾生成一個新區塊。這種技術韌性提供了強大的生存底線。
現在,你應該能看出,比特幣並非"毫無根據的投機"。相反,其不對稱潛力之所以突出,正是因爲其長期價值邏輯存在——卻常常被市場的情緒嚴重低估。
這引出了下一個根本問題:一個沒有現金流、沒有董事會、沒有工廠、沒有分紅的比特幣,真的能成爲價值投資的對象嗎?
比特幣可以進行價值投資嗎?
比特幣以其劇烈的價格波動而臭名昭著。人們在極端的貪婪與恐懼之間搖擺。那麼,像這樣的資產如何適合"價值投資"?
一邊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的經典價值投資原則——"安全邊際"和"折現現金流"。另一邊是比特幣——一種沒有董事會、沒有分紅、沒有收益、甚至沒有法人實體的數字商品。在傳統價值投資框架下,比特幣似乎沒有立足之地。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如何定義價值?
如果我們超越傳統的財務報表和分紅,回歸價值投資的核心本質——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並持有直到價值顯現——那麼比特幣不僅可能適合價值投資,甚至可能比許多股票更純粹地體現"價值"的概念。
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之父,曾經說過:"投資的本質不在於你買什麼,而在於你是否以低於其價值的價格買入。"
換句話說,價值投資不僅限於股票、公司或傳統資產。只要某物具有內在價值,且其市場價格暫時低於該價值,它就可以成爲價值投資的有效目標。
但這引出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無法使用傳統的市盈率或市淨率等指標來估算比特幣的價值,它的內在價值到底從何而來?
雖然比特幣沒有像公司那樣的財務報表,但它遠非毫無價值。它擁有一個完全可分析、可建模、可量化的價值體系。雖然這些"價值信號"不像股票那樣被整理成季度報告,但它們同樣真實——甚至可能更加一致。
我們將從供需兩個關鍵維度探索比特幣的內在價值。
供給側:稀缺性與程序化通縮模型(存量-流量比)
比特幣價值主張的核心在於其可驗證的稀缺性。
固定總供應量:2100萬枚,硬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