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cial Layer: 回歸社交本質## 引言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激勵機制一直是核心話題。從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開始,激勵就成爲了吸引參與者並維護系統安全的重要手段。隨着以太坊等智能合約平台的出現,簡單直接的激勵演變成了復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雖然合理的代幣經濟學能夠幫助協議提升效益、擴大使用範圍,但過分關注激勵可能會忽視協議本身的核心價值。以公鏈和社交應用爲例,公鏈需要激勵和共識機制共同保證帳本一致性,而社交應用則應首先關注實現基本功能、保護用戶數據所有權,再考慮是否需要額外的激勵方案。長期以來,Web3社交領域發展緩慢。雖然Friend.tech等項目通過簡單激勵獲得短期成功,但如果缺乏可持續的用戶價值,僅靠激勵難以維持長期發展。## 先社交後金融社交的本質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圈子。Web2社交平台幫助用戶快速形成社交圈,但這些圈子往往成爲信息孤島,難以實現跨圈價值傳遞。同時,用戶數據被平台壟斷,無法真正掌控。Web3技術有潛力改變這一現狀。但僅靠底層技術還不夠,需要完善的應用層來釋放其優勢。一個真正能長期吸引用戶的應用,應該是先關注社交體驗,再考慮金融屬性。Social Layer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打造的協議。Social Layer源於對社區貢獻記錄和激勵機制的思考。它利用區塊鏈提供數據記錄錨點,幫助用戶快速拓展社交網絡。在激勵方面,Social Layer採用非量化的徽章來標注用戶價值,而非直接的金融激勵。徽章的價值由不同社區共識決定,既作爲社區內的價值評價,也是個人身分標籤,有助於形成新的社區連接。## 從一到無窮大:Social Layer組件解析### Identity身分是社交網絡的基礎。Social Layer將身分分爲個人檔案令牌(Profile Token)和組織檔案令牌(Group Profile Token)。這些令牌承載用戶或組織的描述信息,不可轉讓,以防身分被盜用。同時提供了身分恢復機制,解決私鑰丟失問題。### Social TokenSocial Layer支持多種功能性代幣:1. 徽章(Badge):不可轉讓的SBT,綁定在身分上。2. NFT:可用作通行證、門票等。3. 禮品卡(Gift Card):附加在徽章上的消費權益。4. 私有徽章:僅發送者和接收者可見,用於定義深層社交關係。5. 積分(Points):可用於社區貢獻記錄、治理投票等。這些代幣類型可以一鍵定制,且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 Merger & WrapperMerger允許將多個Social Token合成新的Token,不限制輸入和輸出的Token類型。這爲社交關係的復雜表達提供了可能。Wrapper則支持跨協議價值聚合,可將其他協議或鏈上的Token封裝成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這爲不同平台間的價值互通提供了便利。## 可信社會協作網路的未來Social Layer正在探索DAO間協作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如果能持續發展,有望成爲Web3社交基礎設施,帶來全新的社交體驗。通過關注社交本質、保護用戶數據權益,並提供靈活的價值表達方式,Social Layer爲構建一個更開放、互聯的社交網絡提供了可能。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本質的Web3社交基礎設施
Social Layer: 回歸社交本質
引言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激勵機制一直是核心話題。從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開始,激勵就成爲了吸引參與者並維護系統安全的重要手段。隨着以太坊等智能合約平台的出現,簡單直接的激勵演變成了復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
雖然合理的代幣經濟學能夠幫助協議提升效益、擴大使用範圍,但過分關注激勵可能會忽視協議本身的核心價值。以公鏈和社交應用爲例,公鏈需要激勵和共識機制共同保證帳本一致性,而社交應用則應首先關注實現基本功能、保護用戶數據所有權,再考慮是否需要額外的激勵方案。
長期以來,Web3社交領域發展緩慢。雖然Friend.tech等項目通過簡單激勵獲得短期成功,但如果缺乏可持續的用戶價值,僅靠激勵難以維持長期發展。
先社交後金融
社交的本質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圈子。Web2社交平台幫助用戶快速形成社交圈,但這些圈子往往成爲信息孤島,難以實現跨圈價值傳遞。同時,用戶數據被平台壟斷,無法真正掌控。
Web3技術有潛力改變這一現狀。但僅靠底層技術還不夠,需要完善的應用層來釋放其優勢。一個真正能長期吸引用戶的應用,應該是先關注社交體驗,再考慮金融屬性。Social Layer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打造的協議。
Social Layer源於對社區貢獻記錄和激勵機制的思考。它利用區塊鏈提供數據記錄錨點,幫助用戶快速拓展社交網絡。在激勵方面,Social Layer採用非量化的徽章來標注用戶價值,而非直接的金融激勵。徽章的價值由不同社區共識決定,既作爲社區內的價值評價,也是個人身分標籤,有助於形成新的社區連接。
從一到無窮大:Social Layer組件解析
Identity
身分是社交網絡的基礎。Social Layer將身分分爲個人檔案令牌(Profile Token)和組織檔案令牌(Group Profile Token)。這些令牌承載用戶或組織的描述信息,不可轉讓,以防身分被盜用。同時提供了身分恢復機制,解決私鑰丟失問題。
Social Token
Social Layer支持多種功能性代幣:
這些代幣類型可以一鍵定制,且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
Merger & Wrapper
Merger允許將多個Social Token合成新的Token,不限制輸入和輸出的Token類型。這爲社交關係的復雜表達提供了可能。
Wrapper則支持跨協議價值聚合,可將其他協議或鏈上的Token封裝成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這爲不同平台間的價值互通提供了便利。
可信社會協作網路的未來
Social Layer正在探索DAO間協作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如果能持續發展,有望成爲Web3社交基礎設施,帶來全新的社交體驗。通過關注社交本質、保護用戶數據權益,並提供靈活的價值表達方式,Social Layer爲構建一個更開放、互聯的社交網絡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