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Web3項目增長新思路:讓第三方爲用戶買單 構建生態閉環
Web3項目發展的新思路:讓第三方爲用戶買單
近年來,加密項目在代幣發行前大量空投已成常態。項目方希望借此在上線前積累熱度和用戶關注。然而現實往往是項目熱度和價格在短期內迅速下滑。用戶領取空投後立即拋售,導致代幣市場承壓、社區熱情消退,項目方剛建立的用戶基礎也隨之崩塌。
空投帶來的流量雖然短期可觀,但難以真正轉化爲社區資產或產品用戶。大多數項目缺乏實際商業場景支撐,只能靠持續發幣維持用戶活躍度,本質上是在透支未來價值。這些代幣和用戶流量最終多數流向了套利循環,真正支持項目發展的資源反而被浪費。原本用於啓動生態的手段,反而成爲削弱項目生命力的負擔。
要打破這一怪圈,項目必須成爲"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的項目"。即將給用戶的好處,由願意付費的第三方來承擔。在Web3語境下,這意味着項目方不直接從用戶端獲利,而是先給予用戶福利,由其他利益相關方出資買單,實現三方共贏:用戶免費獲益,項目擴大影響力,付費方則獲得用戶、數據或品牌曝光。
構建生態閉環的三步法
如果你是一位項目方,可以通過以下三步來思考如何讓他人爲你的用戶買單:
明確核心用戶羣: 具體界定當前階段對項目最重要的用戶。是主要在平台交易的老手?還是使用產品的日常用戶?又或是持有代幣的投資者?要先確定"什麼樣的用戶行爲才算成功",鎖定能帶來實際成果的核心用戶羣,後續策略才不會偏離目標。
挖掘獨特競爭力: 分析項目的護城河,找出別人難以復制的優勢。可能是尖端技術實力、龐大活躍的用戶社區、獨特的數據資產等。思考"有什麼獨門絕技是其他項目沒有但非常需要的?"只有明確自身核心價值,才能有底氣讓他人付費。
尋找付費的"豬": 找到最需要你這種資源並願意付費的合作夥伴。例如,擁有強大流動性的交易所可與新項目合作,對方用代幣或資金購買進入平台的機會;運營大量活躍用戶的DApp可以與其他想要用戶的項目合作做空投或優惠活動。簡言之,誰缺你的優勢,誰就可能是那個願意付錢的"豬"。
通過這三步,你可以發現"讓他人給資源來惠及你的用戶"並非不可能,而是一種可設計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用自身核心資源幫助合作夥伴實現目標,合作夥伴出資惠及你的用戶,形成生態閉環。這既讓用戶持續享受紅利,也鞏固了生態黏性。
某知名交易平台的流動性策略案例
以一家全球知名交易平台爲例,其核心優勢是強大流動性和龐大用戶基礎。該平台的目標用戶主要包括交易者和平台代幣持有者。它向新項目提出:願意用代幣或資金來換取流動性和曝光機會。通過特定空投活動,將新項目代幣免費發放給持有平台代幣或參與挖礦的用戶。這種方式幫助新項目快速獲得用戶關注和流動性,同時給忠實用戶帶來額外收益,增強平台代幣持有者的黏性。這些空投活動面向參與鎖倉、交易和提供流動性的活躍用戶,實現了"用戶得紅利、新項目得曝光"的雙贏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該平台並未向普通現貨交易用戶提供空投。這是因爲主站交易量更多由做市商提供,而這些做市商本身就靠流動性賺取利潤。平台需要留住核心做市商,因此更傾向於將空投紅利留給中小散戶用戶,通過拓展更廣泛的用戶羣來推廣新項目。這符合"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理念:給散戶免費福利,而真正出錢的是需要流動性的項目方和維護市場的做市商。
社交激勵平台的案例分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是某社交激勵平台。其運作機制本質上是以用戶在社交媒體(主要爲Twitter)上的行爲數據和內容參與作爲吸引流量的"資產",再通過與其他加密項目合作,將這些項目的代幣作爲獎勵發放給內容貢獻者。在這種結構下,用戶通過"輸出注意力和話語權"來積累積分或獲取空投,而真正支付激勵成本的,是那些在代幣發行前希望借助社交聲量擴大影響的新項目方。
表面上,這是典型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用戶免費獲益,平台承接需求,項目方爲聲量買單。然而,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存在明顯的結構性風險。其核心依賴在於,平台是否具備長期佔據社交注意力入口的能力。如果未來項目方有更高效或成本更優的獲客方式,該平台作爲"中間撮合者"的價值將顯著下降。
合作共贏:核心價值決定生態生命線
無論是技術型項目還是社區型項目,前提是始終守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失去讓他人願意付出的獨特價值,這個模式就行不通了。"羊毛"最終還是建立在"豬"看到價值並願出錢的基礎上。如果發現難以定位自身優勢,那就應該考慮調整方向或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深耕。
對於項目方而言,與其一味投錢拉盤,不如多思考自己的資源有哪些能夠與他人互換。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把外部力量引入自己的生態中。例如,強大的用戶社區可以給其他新項目帶來流量,或者獨特的數據資源可以幫助項目做決策。這些都是別人願意拿出資金或代幣支付的價值。一旦成功,用戶享受到實際好處,項目也加固了生態黏性,合作夥伴也達成了目標,各方皆大歡喜。
投資者視角:更看重可持續賦能
當前加密市場炒作漸歇、投資人更加理性,這是行業成熟的表現。作爲行業觀察者,筆者相信能夠長期生存的項目,要麼在技術或產品層面有突破(提供長遠價值),要麼在商業模式上有創新(提供良性循環)。能兼具兩者的項目自然更有優勢。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評估項目時應關注其是否具有第三方買單的造血能力:項目能否真正讓"豬一直能飛起來"?畢竟,只有那些能讓"豬天天刷單,讓羊永不餓死"的合作模式,才能在這個市場笑到最後。
"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思路並非口號,而是一個指導項目經營的可行策略。它要求項目方明確自身價值、設計生態補貼機制、並與合作夥伴共同構築增長。